睡眠质量不佳可通过饮食调节改善,部分食物能有效促进入眠。一般情况下,食用富含色氨酸的食物、富含镁元素的食物等,对调节神经系统、放松身心较为重要。
1、富含色氨酸的食物:牛奶、酸奶、燕麦等食物富含色氨酸,该物质可在体内转化为血清素与褪黑素,调节神经功能,帮助放松身心,从而改善睡眠。睡前饮用一杯温牛奶,能起到助眠效果。
2、富含镁元素的食物:香蕉、坚果、绿叶蔬菜含有丰富的镁元素,可调节肌肉与神经兴奋性,缓解紧张情绪。镁还能促进γ-氨基丁酸合成,抑制神经兴奋,助力进入睡眠状态。
3、富含褪黑素的食物:葡萄、樱桃、燕麦等食物含有天然褪黑素,可调节人体生物钟,改善睡眠周期。适量食用此类食物,有助于调整睡眠节律,提升睡眠质量。
4、具有安神作用的食物:百合、莲子、茯苓等食材,在传统医学中常用于安神助眠。它们可宁心安神,缓解焦虑情绪,煮粥或煲汤食用,能舒缓身心,减轻入睡困难。
5、温热饮品:睡前适量饮用温蜂蜜水、甘菊茶,可舒缓神经、放松身体。蜂蜜中的葡萄糖能抑制食欲素分泌,甘菊含有的芹菜素可作用于神经受体,起到助眠效果。
饮食调节睡眠需长期坚持,避免晚餐过饱或食用刺激性食物。日常保持规律作息,睡前减少电子产品使用,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。若长期失眠症状未改善,应及时就医,排查潜在健康问题。
睡眠异常需要就诊哪个科室
神经内科:失眠、多梦或睡眠中异常动作,可能因神经递质紊乱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。神经内科医师通过睡眠量表评估睡眠结构,结合脑电图检查,排查失眠症、睡惊症等神经源性睡眠障碍。呼吸内科:睡眠时打鼾伴呼吸暂停,需就诊呼吸内科。该科室通过多导睡眠监测评估呼吸暂停频率与血氧饱和度,明确是否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,分析气道阻塞程度。精神心理科:睡眠异常伴随焦虑、抑郁情绪或精神压力过大,应至精神心理科就诊。医师通过心理评估量表及问诊,判断是否因情绪障碍或精神疾病引发睡眠节律紊乱,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。